语桥社资

语桥社资
邓慧兰
姚勤敏
黄卓翰

「聋人不希望被标签为伤残或听障人士,他们也有能力服务他人。」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教授邓慧兰这样解释她的社创工作理念。「手语是一种语言,不论聋人或健听者也可以学习。我们推广手语,希望大众理解并认同手语为一般沟通语言。」
邓教授认为社创重于「创」—当洞察到社会的痛点,有发展空间,便「开创」一门新业务去回应社会需要。她自1993年起已埋首手语研究,在她的积极参与下,香港中文大学于2003年成立「手语及聋人研究中心」,并由她出任总监。她和研究团队留意到大众对手语认识不足,以为手语等于一些动作;或以为聋童只要配戴助听器便足以学习口语,却不知道他们在戴上助听器后仍难以清楚辨别某些发音,影响学习。团队遂于2006年开始推广手语和口语双语学习,直至2016年创办「语桥社会资源有限公司」(语桥社资),承接这个任务;旗下首个项目便是由社创基金资助的「双语乐—早期手语双语发展计划」,为聋童、健听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培训和学习资源,推动共融。
聋人不止是服务使用者,也可以是提供者。目前语桥社资约六成员工是聋人,服务对象涵盖儿童、成人和长者,冀能帮助同路人改变人生。然而,董事姚勤敏指出,现时的社会效益量度机制较侧重量化,或难以全面衡量聋人教育的社会效益:「我们的服务为聋人的人生带来改变,直接受惠人数虽少,仍希望社创界会更加接受以纵观(Longitudinal)的角度去计算我们的服务在受惠者成长多年间所带来的长远社会效益。」
营运方面,语桥社资选择以自负盈亏的社企模式运作。项目主任黄卓翰说道:「最困难是由慈善模式转为『赚钱模式』。」他举例指,起初机构服务由慈善形式转型为收费时,员工会感到过意不去;随着发掘到服务的市场价值和定位,大家亦逐渐适应转变,会由定价、纯利、宣传等不同角度衡量服务的可持续性。「要兼顾社会目的和赚钱实在很难,但重要的是上下一心,理念一致,大家都相信同一社会目标并愿意坚持。」

  • 按此查看社创基金资助的初创项目「双语乐—早期手语双语发展计划」的简介。

专业背景

学术

服务范畴

教育及培训

受惠组群

残疾人士
各类有需要人士

延伸阅读

返回: 创新香港人